位置:新加坡澳大利亚国际学校 > 院校新闻

新加坡国际学校教育体制解读

发布时间:2017-07-10      浏览次数:1170

在新加坡这个小小的城市国家里,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新加坡称“初级学院”)阶段,除了政府开办的中、小学和相当于民办公助的“自主学校”之外,还有几十所“国际学校”。加上一些补习性质的“私立学校”,形成了独立于主流基础教育体系之外的另外的升学通道。这些国际学校严格说起来,都是私立的性质,其投资方有的是新加坡国外的教育集团,有的是海外或本地上市公司,更多的是本地的私人有限公司,甚至有的只是本地的投资者个人。就兴办者的国家背景而言,除了少数有有限的外国的官方背景,如受本国使馆的一定的道义支持外,并没有真正的外国官方背景。所以,尽管大多命名为XX国际学校,决不能望文生义,把它当成是XX国人开办的学校,更不能理解为XX国家政府开办的学校。

国际学校课程体系,大致有两种类型:其中大多数都是采用国际文凭课程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的所谓IB World School(IB国际学校),由于IB课程分为小学课程(Primary Years Program简称PYP)、中学课程(Middle Years Program 简称MYP)和大学预科课程(Diploma Program 简称DP),所以,这些国际学校因其所得到的IB课程授权的不同,有的开设了全部IB课程(即从PYP,MYP到DP),有的只开设了部分IB课程(如只有 DP,或只有PYP等)。另外,还一些国际学校,如日本人学校、新加坡法国学校等,实际上是在新加坡的“侨民学校”,他们采用的是各自国家的国内的课程,服务对象也是本国侨民子弟。当然,也有二者兼顾的,如德国欧洲国际学校(German European School Singapore简称GESS ),它同时开设IB课程班和德国课程班,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其中一个课程体系,两个体系的教材、教学方法直到教学语言都有很大的区别,一校两制,也是一种很奇特的景象。

新加坡政府教育部领导下的主流的基础教育系统品质很高,办学条件优越,为什么还会有这些体制外的国际学校存在和不断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是由于新加坡大量的国际背景的流动人口的存在。作为区域金融、贸易中心,总部经济为大批高阶公司主管、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人大都携家 属来新履职。他们在新居留的时间也许三年五载,也许十年八年,其子弟大都不会定居新加坡,他们不会为了进入新加坡政府学校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同时也不 愿牺牲掉回国深造的机会。同时,由于学业基础不同,他们也很难适应考试、升学体系严整的新加坡的基础教育环境,于是,入口、出口相对宽松,课程具有较大弹 性的国际文凭课程(IB课程)或者侨民学校的本国课程就成了这部分家庭的首选。

第二,是由于国际学校满足了很多新移民的过渡性需要。新加坡以其安全舒适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成为举世公认的宜居城市之一,新加坡政府积极引进外资的政 策,吸引了一批海外投资者到新加坡投资、创业,新加坡优厚的税收政策也同时吸引了许多年轻的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新加坡发展。这些人构成的新移民的主 体,其子弟正处于接受基础教育的年龄段,他们最终的升学路径也许会并进新加坡政府的主流升学体系,但作为过渡,很多人还是看好国际学校(主要是IB系统的 国际学校)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语言环境,把它当做是进入主流教育体系的铺垫。

第三,是由于新加坡主流基础教育系统比较高的入门条件,使得国际学校成为必要的补充。小学必须参加相关的AEIS考试,进入初中、初院(高中)等必须分别 有小六会考和“O”水准考试成绩。在择校等方面,还会遇到诸多限制性条件。这些对于非新加坡裔的国际家庭背景的学生而言,有时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城垣。即 使能够入学,由于学业基础不同,他们很多人也很难适应通过考试进行筛选,决定升学的新加坡的基础教育环境。所以尽管新加坡政府学校的教学条件很好,学费相 对较低,家长和学生权衡利害得失,还是把国际学校作为重要的选项。

第四,是出于不同的教育理念,一些家长和学生更青睐国际学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向。无须讳言,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加坡基础教育,其在满足教育机会公平,保证国民基本教育水平的同时,其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难以达到很多 家长所期待的个性化、高水准、国际化的要求。其生师比及其他教学资源生均占有率还达不到某些国际学校的水平,作为保证教育公平的手段的考试、选拔制度,毕竟同时造成了应试教育所共有的弊端。其主要基于为本国需求培养后备人才的教育目的,也很难满足家长培养未来国际化人才的教育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有经济实力的家长自然选择其所中意的国际学校。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扩展到很多新加坡籍的家长和学生群体,很多本地学生在“O”水准考试后,放弃新加坡本国初院 或理工学院的升学机会,进入国际学校修读IB(国际文凭)课程。更有甚者,小六会考后也有放弃本地初中学籍,进入国际学校的。前述“自主学校”开办的“国 际部”中,50%的学生都属于这种情况。

第五,是近年来出现的以中、韩籍学生为主的“小留学生潮”,为国际学校推波助澜。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把子女的教育寄托于国外发达国家。将美 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最终的留学目的地国。作为过渡,将新加坡作为中间阶段的过渡跳板。他们看中的是新加坡的地缘优势,安定、安 全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语言、文化环境。用家长们的话讲,把孩子放在新加坡,比较放心。这些学生在国际学校完成IB的DP(大学 预科课程)后,往往选择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深造。同样由于新加坡的地缘、环境、文化优势,在这个小留学生群体周围,还存在着“陪读妈妈”的独特群体,和寄宿家庭、中小学生公寓等关联产业。使得新加坡这块“留学跳板”显得更加坚实、可靠。也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学校的发展。

总之,由于上述综合因素的作用,近20年间,新加坡的国际学校迅速发展,近年来,又有新开办的国际学校加入其间。在校生总规模约在3、4万人。